皮肤
字号

流浪金三角 第7节

点击:


我们看见,在历史的星光下,一群军人簇拥长官涉过界河,加快脚步追上队伍,一行人很快消失在沉沉夜幕遮盖下的金三角土地上不见了。

《流浪金三角》之第三章《潘多拉魔盒》

1

将近半世纪前的一天夜里,一钩银白的上弦月慢慢从缅甸掸邦高原的山巅上露出脸来,把清冽的光辉撒向金三角亚热带丛林和莽莽深谷。这一天月光美丽如水,千里婵娟人共享,但是我们国内的史学家却没有能够看见这钩弯月,因为他们的目光被森严的国界线挡住了。

在这片月华照耀下的古老丛林中,野兽不安地睁大眼睛,猫头鹰惊慌地咕咕叫着,它们看见一队从未见过的陌生人群闯入它们的世界来。

终于逃脱覆灭命运的国民党残军暂时喘过一口气来。国界是一道生死线,将追兵和死亡挡在身后。长官下令宿营,篝火燃烧起来,山谷里人喧马嘶,士兵卸下身上的武器弹药,男人凑着火堆抽烟。女人和孩子分到一盆热水洗脸洗脚,她们快活地说话,黑暗中不时响起孩子饥饿的哭声。行军锅里的稀粥开始向空气中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气,伙夫高声骂娘,于是一种久未有过的松弛和幸福气氛渐渐洋溢在营地上。

李国辉披一件军衣,胡子多日未刮,看上去像个肮脏的马夫。太太唐兴凤身怀六甲,此刻她没有同丈夫厮守在一起,而是被派到家属队做动员工作。篝火忽明忽暗,好像一个哮喘病人,很不通畅地呼吸着。潮湿的树枝在火焰中吱吱作响,不时腾起大团烟雾,在夜空中呛人地弥漫开来。

很多年后牛卫士对我说,李国辉其实是个脾气温和的人,体贴部下,从不打骂士兵,在国民党军队,这样的好长官实在不多见。问题是一旦陷入绝境,任何长官都会因为心绪恶劣而变成咆哮的狮子,所以除了卫士紧跟长官,其余人都悄悄躲开,不敢轻易打搅他。

伙夫送来一缸热气腾腾的稀粥,长官不想吃,只让放在火堆边。长官不吃,卫士当然也不敢吃,他们看见长官紧皱眉头,一脸惆怅,手里拿根树枝在地上不停地划来划去。稀粥滋滋开了,空气中多了一股香甜的焦糊味。卫士正要伸手去挪一挪,劝长官先吃饭,不料树林里突然传来一阵惊慌的马嘶,紧接着响起刺耳的枪声,营地大乱,人人变了脸色。李国辉嚯地站起来,一抬腿却踢翻那缸煨在篝火边上的稀粥,他怒不可遏地大叫:“哪个混蛋开枪?……发生了什么事?”

如果此时用“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或者“惊弓之鸟”来形容这群残兵败将的紧张神经是再恰当不过了,他们都是军人,打过许多大仗,经过许多艰险,其中许多军官和老兵还经历过八年抗战。他们本来应该处乱不惊,可是眼下任何一点动静都会使他们变得惊慌不堪。一个值班军官报告说,野兽袭击牲口,咬伤一匹驮马,还抓伤哨兵。李国辉下令增加岗哨,多烧几堆篝火,因为野兽怕火。经过这场虚惊,许多人干脆睁着眼睛等待天亮,因为险恶环境提醒他们,他们仍处在各种危险的威胁之中。

篝火熄灭了,卫士赶紧生火,但是湿树枝怎么也燃不起来,一阵旋风刮过,呛得他们一齐狼狈地大咳起来。这时一个人影悄无声息地走过来,将一只盛满稀粥的搪瓷缸放下,将湿树枝拿掉一些,又俯下身体用力吹火,烟灰腾起来,烟雾消失,红通通的火苗又欢快地跳跃起来。

“长官,请吃饭吧,身体要紧啊。”来人说道。

李国辉接过搪瓷缸,两人眼睛里都有一种彼此会意的东西,那就是对于队伍命运的深深担忧。他们彼此读懂对方,便有了某种安全感,于是李国辉顺从地坐下来,开始吃起他几天中的第一餐热饭。

天地寂静,大山无言,当五十年后我的目光越过漫长的历史夜空盯住这堆丛林中的熊熊篝火,我意识到一个重要时刻正在悄然来临。李国辉何以成为金三角的开山鼻祖?他为什么没有带领队伍去海南岛,去台湾,而是决定留在金三角?一支军队选择留下来,如同一粒种子选择落入泥土,这个丛林之夜对于金三角的未来意义重大。我想探究的是,李国辉登上历史舞台的全部激情和灵感是怎样爆发出来的?

2

来人是军部少校情报科长钱运周。

钱科长很年轻,二十七八岁年纪,军部在元江打散后偶遇七九团。钱是云南人,经常奉命出境侦察,对金三角情况比较熟悉,正好做了七九团的向导。后来的事实证明,钱运周的出现对于李国辉的命运意义重大。

火堆旁的李、钱二人有过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

“钱科长,缅甸决非久留之地,长官部也断了联系,你认为前面怎样走好?”李国辉喝完稀粥,望着年轻军官被火光映红的面孔说。

钱科长用树枝拨弄火堆,火星不时溅起来噼啪乱响。他眼睛看着火堆谨慎地说:“我听说,一九三师罗长官扔下队伍,自己带钱到泰国去了。”

李国辉一脸悲怆。是啊,岂止一个罗长官!在兵败如山倒的大崩溃大灾难时刻,树倒猢狲散,飞鸟各投林,许多军长师长扔下部队,钱饷一裹就开溜,或者把枪械卖给当地摆夷土司,变换成现金金条到国外去做富人。这样的坏榜样实在太多,弄得下级官兵人人自危,惟恐什么时候一觉醒来已经被长官卖了。

月光从树缝中泻下来,映照在异国的山谷和河滩上。营地一片宁静,危险虽然暂时抛在身后,可是前面的道路更加使人迷茫。逃出国境只是权宜之计,他们非法闯入别人国家,谁会欢迎武装入侵者呢?兵团主力覆灭,军、师长不知去向,没有人指挥他们,他们该上哪里去接受命令呢?到海南岛,到台湾去?

那要横穿整个东南亚,且不论你是否走得出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走完长达数千公里的漫长路程,就是作为主人的那些主权国,他们允许吗?不允许怎么办,靠武力行得通吗?区区一千人,打不赢怎么办?比如眼前,如果缅甸政府不允许过境,对他们实行强制缴械,等待他们的只有当劳工和做苦役!

远处有人在低低地哼唱一支家乡小调,那是一首中国西北的《花儿》调,凄婉哀绝的歌声如泣如诉,勾起绝望中人们无尽的乡愁。

“钱科长,我李某人要是想开溜,决不会等到现在!”卫士洗完搪瓷缸回来,听见长官大声说道:“……这一千多官兵,都是跟我出生入死的弟兄,一日为长官,便如一日为父母,如不能身先士卒,反倒苟且偷生,上愧皇天后土,下愧国家人民,我李某宁愿当众自杀!”

钱运周喃喃解释说:“我没有那样意思……我是担心,如果长官要走,我们做部下的当然也只好各奔前程。”

李国辉叹息道:“钱老弟,你对金三角熟悉,正好替我出主意。现在已经不是谁和谁的关系问题,反正我们大家命运捆在一起,生死与共啊!”

钱运周试探地问:“不妨留在金三角,等待时机反攻大陆,或者看看形势再说怎么样?”

李国辉摇摇头,他显然没有打定主意。此时队伍去向是件生死攸关的大事。这支小队伍好比一叶孤舟,大船沉没,这些侥幸活下来的水手向哪里靠拢呢?他们怎样才能不被惊涛骇浪吞没呢?

钱运周突然想起一件事。在这个决定未来的关键时刻,我看见一个看似与他们命运无关的消息主导了军官的思维,钱运周一拍脑袋,连声大叫:“我险些给忘了!前天在佛海路上,听一个九十三师军官说,第二七八团有一千多人已经越过国界,走的也是这条路线。听说他们是要到小孟捧,然后绕道泰国去海南岛,带队长官是副团长谭忠。”

像救援信号的焰火嘶嘶鸣响着升上夜空,这个消息短暂地照亮团长李国辉眼前的黑暗。兄弟部队的存在无疑是他们的希望所在,道理很简单,两支部队合兵一处,力量壮大一倍,不管下一步怎样走,他们的处境都会强似现在。

李国辉摸摸脸上的胡髭说:“……对!追上谭忠,我见过他,一定要追上二七八团!……将来怎么办,追上他们再说!”

先前的迷雾在几秒钟之内消散了。虽然形势依然严峻,前途依然堪忧,但是一个切近眼前的目标却确立起来,那就是,追赶一个名叫谭忠的副团长和他率领的队伍,赶在他们消失在泰国之前与他们会合。

3

十多年前,我为写作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的长篇纪实文学《大国之魂》,曾经深入滇西高原和中缅边境进行艰苦不懈的长途采访。我到过著名的松山战场,深入腾冲、龙陵和横断山,四渡怒江,跋山涉水,徒步行走在著名的“史迪威公路”上,举凡滇西战场我的足迹几乎遍至。我曾登上高黎贡山主峰,遥望云天之外重重叠叠的缅北野人山,泪流沾巾,长歌当哭。四十年代,中国远征军兵败野人山,数以万计的中华儿女不是战死沙场,而是葬身险恶无比的原始丛林。沼泽、野兽、蚂蟥、蛇虫、瘴气、疾病、毒蚊、小咬以及饥饿、伤痛一齐向军人进攻,日本人没能消灭他们,但是野人山却把这支中国军队消灭大半,史称“白骨之路”。

公元1998年,当我的目光越过中缅国界,追踪另一群为逃命而进入野人山原始丛林的战败者时,我看到的仍然是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惨烈景象。历史就像放电影,常常被人拷贝复制,惟一不同的是,四十年代中国远征军翻越野人山是为了打败日本人,而五十年代李国辉翻越野人山则是为了逃避失败。结局不同,过程却惊人相似,他们都把无数官兵埋葬在异国的深山老林里。

从地图上看,中缅国境与小孟捧直线距离只有一百多公里,这是一片方圆数百里的原始森林,只有一条马帮小道曲曲弯弯穿行其间。由于两天前第二七八团一头钻进密林,后来者别无选择,只好跟在后面拼命追赶。因为没有向导,他们很快在大森林中迷了路,全靠一只指南针辨认方向。

可以想见,这群毫无准备的战败者冒冒失失闯入险象环生的热带雨林,就等于赤手空拳向魔鬼挑战,他们终将为自己的入侵付出沉重代价。你看,重重叠叠的植物群落将天地溶为一体,飞鸟如云,孔雀舞蹈,野兽怒吼,蟒蛇横行。直到二十世纪中叶的某一天,这种亘古宁静的自然状态被人类的入侵脚步所打破,于是禽鸟惊飞,小动物惊慌地竖起耳朵。

士兵轮流在前面开路,他们挥动砍刀,在厚墙一般的藤蔓、灌木、荒草和植物中劈出一条小径来。不断有人倒下,被致命的瘴气、蚊虫、毒蛇和野兽击倒,后来人不断踏着死者尸体前进。他们决不能停留,停留意味着死亡。长官得到报告,健康牲口和人口都在剧减,每天失踪和掉队官兵多达数十人,生病者与日俱增。军需官报告,粮食告罄,由于无人区没有村寨,无法补充给养,于是饥饿就像狰狞的魔鬼威胁着生存。由于吃不饱,队伍有时一天只能前进几公里。李国辉下令宰杀牲口,扔掉重装备,派人打猎,然而这些措施还是不能从根本上缓解断粮威胁。队伍的前进步伐不可避免地慢下来。

文章地址:http://www.4721.com.cn/jishi/29831.html